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八细节让准妈远离水肿

来源:乐山新闻网  日期:2024-04-03  阅读:

八细节让准妈远离水肿

中医养生为什么强调药食同源?食怎么能代替药呢?

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古代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至宋朝,《太平圣惠方》中列出了对28 种疾病进行食疗的具体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邀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药用食物154 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食物的客观效果与中药药物有相似之处,在《本草》等古籍中也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煎熬复方中药就是发挥、综合多种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这和中餐采用多种食物原料烹饪,使用不同比例搭配的多种食物,发挥营养成分的综合协调作用如出一辙。

在古代,人类就对坏血病很熟悉,欧洲有关坏血病的记载始见于13世纪十字军东征。1498年Gama 号船绕好望角航行时,160名船员中有100名死于坏血病。患者牙眼出血,牙齿松动,有一点外伤就很难治愈,病人越来越虚弱,终致死亡。16——18世纪,这种病流行于经历长时期航海生活的人群中。坏血病是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 所致,由于这种病人体表被轻轻一碰就会出血或出现紫瘫,所以才被称为“坏血病”。有趣的是,中国古代的远洋船队却没有坏血病的记载。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史料中了解到,在当时中国船队的食谱中,包括有用新鲜蔬菜制作的“泡菜”和用黄豆孵生,出的黄豆芽,以及饮料绿茶。中国船员正是食用了富含维生素C 的上述食物,才奇迹般地免遭坏血病的威胁。这不仅是中国传统食物综合营养功能的生动体现,也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深厚的科学内涵。

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苡仁、金银花、西洋参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当作食物,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例如,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划上等号。《韩氏医通》就曾直言:“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近代也有学者将海参、狗肉的功用比作红参;《五杂姐》云:“海参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民间还俗称鹌鹑为“动物人参”,将鸡肉(或乌骨鸡)的功效比作党参等。

古人还常将一种食品的食疗功效比喻为一副中药复方的名方,如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解太阳、阳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将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清代名医王孟英曾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他将甘蔗汁的功用比作益气滋阴的名方“复脉汤”。梨甘寒生津,润燥止渴。而中医方剂中将食物列入处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粟即小米(胃风汤),糯米(白虎汤、麦门冬汤),蛋黄(黄连阿胶散、排脓汤),豆豉(栀子甘草汤),红小豆(小豆瓜蒂散、红小豆汤、麻黄连翘红小豆汤),大豆(大豆散、黄卷散),白扁豆(香薷饮)等。

中国自古以来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营养的平衡,也就是利用食物具有的药效调整人体健康。中国古代就有“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了世代传诵的“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前人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是很丰富的。根据食物的性味进行科学搭配,就会成为具有“食养”和“食疗”效果的膳食。在运用“食补”的过程中,对“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也十分重视,尤重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汤后“吸热稀粥”,即取其调和营卫、培补汗源(脾胃)之功。又如白虎汤中用粳米,也在于保养胃气。十枣汤中用大枣,同样是取其甘温养胃补中之功。用食品保养胃气的例子还有很多,“食药同源”“凡脸皆药”的理念贯穿在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发挥了重要的健康作用。

脑出血后遗症的可以治吗北京干细胞治帕金森要花多少钱干细胞治疗视网膜脱落的症状
友情链接

北京最好的肿瘤医院打一针干细胞多少钱国内批准的干细胞医院干细胞一般价格表干细胞私密修复北京北联世纪神经干细胞